助力易地扶贫搬迁 做好“后半篇文章”
搬出大山的印桂青说,她以前在深圳打工,每两年才回一次家,“如今,不再‘山里过日子,山外赚票子’。”
从河池市东兰县花香乡英兰村麻洞屯搬到县城扶贫生态移民安置区——向阳新城,印桂青住上了一套三室一厅的房子。新家楼下是“扶贫大车间”——东兰龙华高科技产业园,她在深圳企业投建的广西东兰校园文化用品有限公司上班,每月有5000多元的收入,“既能挣钱养家,又能照顾老人孩子,总算过上了安稳的日子。”印桂青说。
“让贫困户走出去成为产业工人,是快速、长效的脱贫手段。”广东省第二扶贫协作工作组组长邝兵说,深圳将“扶贫大车间”开进对口帮扶县城易地扶贫搬迁点,并在乡镇和村(社区)成立“扶贫子车间”;对于技能不足的贫困户,深圳还在对口帮扶地区设立技能培训中心,推动农民就地转型为“新产业工人”。

这是广西河池市东兰县扶贫生态移民安置区——向阳新城扶贫车间(7月12日摄)。新华社记者 王丰 摄
2019年12月,深圳在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城西安置区建起了年产2000万台智能终端产品的生产线,安置就业5000人,实现产值超40亿元,填补了环江县乃至河池市电子科技产业的空白。
推荐阅读
全国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就业率超过94% 2023-03-01 08:17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介绍,2021年以来,各地区、各部门将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摆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位置,统筹各项政策措施推进960万易地搬迁脱贫群众后续扶持各项工作。
全国人大代表马慧娟:记录脱贫故事的“拇指作家” 2023-02-21 12:02马慧娟通过查阅资料、履职调研了解到,1982年国家启动三西扶贫开发计划后,宁夏历经吊庄移民、扶贫扬黄灌溉工程移民、易地扶贫搬迁移民、中部干旱带生态移民、“十二五”中南部地区生态移民5次大规模的易地搬迁,将生活在生存条件极差地区的贫困群众搬迁至有水、沿路、靠城的区域,…
走村入户 探访民生(代表委员履职故事) 2023-02-21 08:38通过深入调研,马慧娟发现红寺堡区卫生技术人员短缺,影响了基层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导致易地搬迁群众对本地就医的认可度不高,部分群众选择异地就医,不仅医保报销比例较低,还增加了额外支出。
罗湖对口帮扶广西隆林 “五支笔”绘出易地搬迁群众生活新画卷 2022-12-01 15:21隆林粤桂东西部协作坚持把引导帮助社区居民外出务工作为巩固拓展易地搬迁安置点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抓手,深化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后续扶持,鼓励搬迁群众继续通过外出务工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加充分的就业,确保稳定增收。
粤桂协作“社工+就业帮扶”的模式,做好易安新区的“后半篇”文章 2022-11-25 18:34今年以来,通过粤桂协作公益服务中心平台,形成深圳市派驻资深社会工作者和当地社工团队的稳定队伍,不仅整合粤桂劳务协作和都安县乡镇社工团队的资源和力量,打造“社工+劳务协作”县、乡镇“1+13”联动的服务模式,即一个县级公益服务中心,联动13个乡镇社会工作服务站,…
深圳宝安“邻里节”社区融合模式在大化易地搬迁安置区推广应用 2022-11-25 18:34和谐的邻里关系是文明社会的重要基石,为实现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帮助搬迁群众融合发展,增强新家园归属感和幸福感,自2021年以来,宝安驻大化社工服务站借鉴深圳宝安区新安街道社区“邻里节”模式,通过在安置区精准实施文化春雨行动“邻里节”活动,提升对社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身边的变化 | 探访易地扶贫搬迁小区 家门口实现就业 2022-10-12 21:32韦文娟工作的“妈妈回家手工坊”就在特和社区里,这是一个由广东佛山通过东西部协作项目在榕江建起的就业帮扶车间,会刺绣、蜡染、木工等手艺活的搬迁妇女都可以来做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