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网评论员 婧歆
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下称《通知》),要求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明确学生原则上不得将个人手机带入校园。确有需求的,须经家长同意、书面提出申请,进校后应将手机由学校统一保管,禁止带入课堂。《通知》一经发布,立即引发社会热议。
智能手机的普及,已经渗透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在这个“一部手机走天下”的时代,无论走到哪都随处可见“低头族”。商场、餐馆、快餐、奶茶店,三五成群集聚在一起玩手机游戏的人屡见不鲜。智能手机对生活的便利,让越来越多的人“机”不离手,而首当其冲的便是青少年。
诚然,智能手机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捷,但青少年群体自控能力较差,容易对手机过度依赖。网络虚拟世界的诸多“诱惑”,已经严重影响到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学业发展。从客观上来说,这也反映出家长在孩子成长过程中陪伴缺位、很多时候以手机沟通代替日常交流的现象。
教育智能化、信息化是互联网时代技术迅猛发展催生的产物。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全球各地学校开展网课教学,触发了互联网时代学校教育的巨大变革。借助网课的名义,一些中小学生理直气壮地长期使用手机。返校复课后,一些学生带手机进学校,影响了课堂秩序与教学质量。禁止学生携带手机进入校园,确有其必要性。
《通知》中指出,学校要通过多种形式加强教育引导,让学生科学理性对待并合理使用手机,避免简单粗暴管理行为。各校要做好家校沟通,家长应切实履行教育职责,形成家校协同育人合力。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工作指导,及时解决学校手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教育督导部门要加强日常监督,确保有关要求全面落实到位,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禁用手机的重要目的,是培养青少年的自律能力。高科技要从娃娃抓起,要想让孩子与手机、电脑完全隔离,已经不太现实。在落实教育部的通知要求基础上,家校还要联合起来,科学有效加强对学生使用手机的管理,引导他们合理使用手机,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获取知识,让其成为助力学生成长与学习的一大有利工具,而不是与不良信息之间的媒介,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同时,打造数字化学校,让孩子在老师的带领与督导下,高质量高效率开展互联网教育,把握好学生使用手机的“度”,让学生与手机之间保持合理距离。
相关报道:
教育部发文“学生不带手机进校园”引热议,专家这样建议
新华网评:教育部出手“禁”手机,只是第一步
往期内容:
深网观察 第333期|十一年后,她再次感动中国
深网观察 第332期|自助过街按钮,是不是“鸡肋”?
深网观察 第331期|疫情防控大事,岂能P图取乐?
推荐阅读
事关中小学生学籍!教育部最新发布 2025-02-07 10:32要求:学校应当至少每学期核准一次学生学籍,确保人籍一致、学籍变动手续完备、学生基础学籍信息和学籍变动信息准确;严肃、及时处理检查中发现的人籍分离、空挂学籍等问题。
加强中小学校园食品安全和膳食经费管理,教育部发布指引 2024-11-22 14:42为切实加强中小学校园食品安全和膳食经费管理,近日,教育部印发了《中小学校园食品安全和膳食经费管理工作指引》(以下简称《指引》),聚焦校园餐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细化操作流程和规范标准,进一步提升校园食品安全和膳食经费管理规范化、精细化、科学化水平。
广州明确,可以禁止学生携带手机! 2024-10-12 10:14针对学生欺凌,《条例》也进行了详细规定:学校应当依照规定建立健全防治学生欺凌的制度,设置学生欺凌举报信箱,公布举报电话和电子邮箱,接到关于学生欺凌报告的,应当立即开展调查,认为可能构成学生欺凌的,应当及时提交学生欺凌治理组织认定和处置,发现学生欺凌或者涉嫌其他侵害未成年学生的犯罪应当立即向公安机关和中小学校主管部门报告并配合相关部门依法处置。
教育部、国家语委:将中小学生的普通话水平划分为6级 2022-11-18 15:58《中小学生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及测试大纲》是在广泛调研和大规模试测基础上研制,按照适用性、交际性、体系性的原则,充分借鉴普通话水平测试长期积累的学术成果和实践经验,力求与中小学生的心智特点和学业要求相适应,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和教学实践相结合,与普通话水平测试有效衔接。
教育部关于面向中小学生违规竞赛问题查处情况的通报 2022-11-09 10:36广大学生和家长要擦亮眼睛,凡是未列入“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名单”的均是违规竞赛,名单内没有面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科类竞赛,所有竞赛均不得向学生和家长收取任何费用,竞赛及竞赛产生的结果均不作为中小学招生入学的依据,也不作为高考加分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