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探索“育儿假”升级扩容 迈向生育友好型社会
2021-09-30 07:39
来源: 央视新闻客户端

多地探索“育儿假”升级扩容 迈向生育友好型社会

人工智能朗读:

热评丨“育儿假”来了,逐步迈向生育友好型社会

随着“三孩”政策全面落实,多地陆续推出“自选动作”,探索“育儿假”升级扩容的新版本。今天,四川、贵州、江西三省均发布“育儿假”决策。根据当地修改后的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子女3周岁以下的夫妻,每年分别享受累计10天的育儿假。

安徽版“育儿假”还在征求意见中,但步子迈得更大。根据《安徽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规定,在子女6周岁以前,每年给予父母双方各10天“育儿假”。这样一算,从孩子出生到6周岁,父母的“育儿假”累计可达120天。

正所谓,民有所呼,“假”有所应,其他省份也将陆续调整“育儿假”细则。

纵观多地调整“育儿假”,一个共同出现的新动向特别值得肯定,那就是,这个假期不再“以母之名”,男性休“育儿假”在多地也将成为一种制度安排。

在传统观念中,“育儿”是母亲的天职。实际上,在陪伴孩子成长这件事上,父母双方都责无旁贷,哪一方都不应缺席。将“育儿假”赋予父母共享的属性,有助于共同承担育儿责任,也利于维系婚姻关系的健康稳定。

此前,不少女性担忧,如果“育儿假”只针对女性,假期休的时间越长,越会加剧职场偏见。一些用人单位或将女员工“拒之门外”,或用“玻璃天花板”堵住女性职场晋升路。此次,各地升级“育儿假”,男性也要休假的规定,有助于减轻对女性的职场歧视,保护女职工劳动权益。

不过,面对新推出的“育儿假”,很多人表示支持,也有人存在顾虑。部分育龄女性担心假期“只是看上去很美”,还有人提出,“不求有薪,但求有假。”避免“育儿假”沦为纸面福利,必须要做到有措施保障落地执行。

想要释放适龄人口的生育意愿,先要和他们想到一块去,针对婚育过程中的痛点难点,逐一击破、多措并举。“育儿假”怎么放,托育难题怎么解,教育资源如何供给?各项政策都应该在实施过程中不断修订、与时俱进。

如今,父母“育儿假”来了。面对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的命题,人们有理由期待公共政策将释放更多善意。

(文丨白晶晶)

手机扫一扫打开当前页面
[编辑:郑晓鹏]
推荐阅读
  • 育儿补贴谁能领、领多少 已有23个省份在不同层级探索实施相关政策 2025-03-17 09:04

    西南交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讲师、中国人口学会婚姻家庭专业委员会委员范文婷介绍,生育津贴是针对孕产妇的经济补贴,育儿补贴则由政府出资,根据家庭生育的孩次发放现金补贴,“部分城市已经开始试行购房补贴政策,多子女的家庭根据生育数量,可在购买新建商品住房时一次性给予不同程度的奖励补贴。”

  • 市政协召开座谈会 先行示范为促进已生育妇女就业探索新路 2024-07-12 07:18

    会上,市发展改革委、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卫健委、市总工会、市妇联汇报了我市对已生育妇女提供就业帮助和鼓励女性生育制度设计方面的有关工作情况,市政协妇联界别委员代表汇报了界别委员调研、建言情况。

  • 构建生育友好职场环境_深圳特区报数字报 

    针对一些企业在招聘和员工晋升中对女性的隐性生育歧视,孔庆旸建议建立生育友好环境建设的监督与评估机制,推动企业建立公平的招聘和晋升机制,定期对企业和相关机构的政策执行情况进行检查与评估,对表现优秀的企业和机构给予表彰与奖励,对未达标的企业进行督促整改,确保政策落实到位。